本院舉辦 陳仲義、舒婷現代詩講堂後誌
- Created on August 5, 2013 9:57 AM
- Last Updated on June 20, 2014 1:13 PM
- August 9, 2013 12:15 PM
Noted Chinese Poets Visit CKSC (pictures from http://baike.baidu.com)
七月十二日(星期五)下午二時,在「千島詩社」及「月曲了文藝基金會」的安排下,中國著名評論家陳仲義教授暨夫人著名詩人舒婷女士受邀為本院中三、中四學生舉行了一場「菲華現代詩講堂」。
「菲華現代詩講堂」之所以選擇本院為第一場講座的場所是有其淵源的,就如司儀張琪主任所說的:一則「月曲了文藝基金會」的創辦人王錦華女士和已故夫君菲華著名詩人月曲了(蔡景龍)伉儷分別是本院高中第廿屆及十九屆校友。夫婦倆當年就在中正由相知而相愛而結縭。二則,從1982年基金會設立至今有五位會長,其中,有四位是中正的校友(平凡-施清澤、月曲了-蔡景龍、白凌-葉來城、蔡銘)。三則,基金會諮詢委員有數位是中正學院的董事。之前有已故蔡清潔董事長、現任有邵建寅名譽董事長及尤扶西副董事長。四則,第五屆上海魯迅文學獎,菲華學生十二人得獎,中正佔了半數。
「月曲了基金會」創辦人王錦華致詞時表示,能在中正學院舉辦本次詩的講堂,實是菲華華文壇之幸。提到她先生月曲了從十七歲的青澀年齡開始寫情詩給她到去世前,已寫了兩百多首詩。熱愛詩,一生擁抱著詩的月曲了,為使詩的生命能在菲華社會生生不息,源源不斷,生前經常主持詩的講座,以鼓勵青少年寫詩,因此在他逝世一週年後,王女士就幫他圓了這個夢,設立以他的筆名,月曲了為名的文藝基金會,並在去年舉辦了第一屆詩作比賽。在該次比賽中,中正人邱宏中榮獲第二名, 王女士對此感到非常的欣慰。她希望藉著今天的講堂,能啟發更多人參加第二屆的詩作比賽。潘露莉校長也表示,很榮幸能請到兩位文壇極負盛名的作家來為本院學生講詩,希望同學會注意聆聽,盡情吸取,並從此開始接觸詩、喜愛詩、創作詩,將來成為菲華詩壇上一顆顆熠熠發光的星星。
舒婷女士是迴異於傳統詩風的朦朧詩派知名詩人,她講的題目是「尋找生活中的詩意」。生活中的詩意是什麼?舒婷女士首先談到生活,她認為「關心每天的柴米油鹽醬醋茶、颱風的過境、堵車、政治風暴等等都是生活。」生活中的種種情緒和糾結用文字來抒發,就可以寫成散文、寫成詩。詩是文學的桂冠、古典詩歌更是我們可望不可及的雲端,如古代詩歌的「人之初…」、曹植的七步詩、賈島的「僧敲月下門」等等。詩歌是心靈的吉他。而所謂詩意,就是讓你眼睛一亮、心為之怦然一動,就像修補好了玩具、因心靈得到了滿足,詩意就油然而生。詩意是一種美,詩中所表達給人的是美的意境。
舒婷女士指出, 我們如果只是為了生活而生活,就發現不到生活中的美好,也就是發現不到生活的詩意。她強調, 即使社會風氣道德走下坡,我們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建立精神的烏托邦,提高生活的審美角度,就像中國名詩人郁蔥那樣心裡撒滿陽光,這樣我們就可以在枯燥的生活中尋出點點詩意,哪怕是一片正在凋落的黃葉,一對老夫妻手牽手漫步的情景,透過美的視角,也可以詩意盎然。
聽完舒婷女士所謂的詩意,就是「令心為之怦然一動」,中四丁范曉雯同學的心裡就不停地重複著這句話,期待、激動,一時盈滿心頭。從小僅對數學感興趣的她,對寫作文一向視為畏途,更別說是詩歌了。但在聽完舒婷女士的演講後,她心裡突然蕩漾起一種很微妙的感覺,第一次對文學產生了渴求。就用短短的幾句詩來發洩情緒,想尋找生活的新鮮感,豐富一成不變的生活,感受令人怦然心動的一瞬間。“為博大的滿足是空泛的,還是去回味那些,細微的幸福。” 嗯,精神上的滿足比物質上的滿足更來得愉悅。讀詩,感受詩,尋找詩意,相信將成為她的另一愛好。
接著是名評論家陳仲義講述「詩歌詩性思維的開啟」。 討論詩性思維,陳仲義教授先從人的大腦幾百億的細胞說起,他指出,人有思維,植物也有思維,植物的婀娜多姿就是一種思維。思維是證明人的存在,缺少思維,人和機器人就沒兩樣。思維分理性思維和感性思維。理性思維是要求準確,比如說一場講座的時間、地點、講題和人物都會交代得一清二楚,一目了然。理性思維是將世界萬物壓縮成黑白的關係、0和1的組合。而感性思維是創造性思維,其尖端就是詩性的思維。詩性思維是創造性思維的一個重要環節,包括逆向思維,它涉及聯想、感覺、錯覺、通感、想像、變形、誇大等,使事物變得含蓄、模糊。比如說麥克風,就科學的定義,就理性的思維來講,它是聲音的放大器;從詩性思維來講,它變成一隻聒躁的烏鴉。說到變形,如投影屏幕,就理性思維來講,它是一塊白坂,就詩性思維來說,它也許就是一望無際的田野、一垠廣闊的蔚藍天空、甚至是波濤洶湧的海洋。又比如說,考試成績差一分就及格,理性的說法會是今天成績很爛,詩性的說法則是我在死亡線上掙扎。又好比說,水庫石碑上寫了「禁止的魚」,這個短語犯了語法極大的錯誤,但是對於詩人來說這卻是一句富有詩意的句子。因為它違反語法,打破常規,因而產生異於日常生活規律的詩性思維。近幾年來,中國為開發學生的思維和新概念,高考或作文比賽的題目常會花樣翻新;比如說,由「咬了一口的蘋果」,聯想到地球被破壞的資源。又比如有一次,老師出了個作文題目「齒痕」,講者的兒子就從牛頓的萬有引力定律,講到蘋果的色香味,講到咬了蘋果留下的齒痕,最後講到經過校大門的柵欄所留下的齒痕,並藉此透露出對教育體制的情緒等等。
原來寫詩並不像一般人所認為的那樣枯燥無味,人的創造性思維是可以經過後天的訓練。聽了陳教授的這堂生動的演講,就如范同學所說的,中三、中四的同學今天可是受益匪淺,滿載而歸。
7-21-2013